資訊安全重點整理
風險管理與評估
Exposure Factor(暴露因子)
計算損失百分比(資產受損比例),用於 SLE = AV × EF
- Risk tolerance:組織能接受多少風險,屬於策略性概念
- Vulnerability classification:漏洞嚴重度評估,不是損失計算
- Environmental variables:環境因素影響修補優先級,不是損失數值
Risk Appetite(風險偏好)
衡量組織願意接受的風險程度
- 保守(conservative):傾向避免風險
- 積極(expansionary / aggressive):願意承擔更多風險以追求機會
Risk Register(風險登錄)
用於識別並記錄專案計畫中每個步驟相關的風險,包含風險名稱、影響程度、可能性、責任人等
SIEM 與警報管理
Alert Tuning(警報調校)
調整 SIEM 或 IDS/IPS 的警報規則,以減少誤報(false positives)與漏報(false negatives)
- 持續調整警報規則,排除誤報
- Application benchmarking:做效能與行為基準,用於異常偵測
- SIEM aggregation:集中日誌收集與報表
- Data archiving:封存資料供審計或合規
加密與資料保護
Tokenization(代碼化)
將敏感資料替換成非敏感的佔位符,常用於 NFC 支付系統
- 由支付平台產生一次性代碼,代替真實信用卡號
- 符合 PCI DSS 安全規範
- 適合行動支付、線上支付等場景
Hashing(雜湊)
將資料轉換成固定長度的指紋值,用於驗證完整性或密碼儲存
Steganography(隱寫術)
把資訊藏在其他媒體(例如圖片、音訊或影片)裡
Salting(加鹽)
在雜湊值中加入隨機資料,增強密碼安全性
- Obfuscation:混淆程式或資料,使其難以閱讀
- Key stretching:密鑰延伸,重複運算增加暴力攻擊防護
- Digital signature:數位簽章,提供資料完整性
HSM(硬體安全模組)
高階加密硬體設備,安全儲存金鑰與憑證
- 集中管理私鑰
- 防止私鑰外洩
- 提供高安全等級的加密運算
- 常用於銀行、證券、政府單位
加密類型
- Full disk encryption:全磁碟加密
- TPM(Trusted Platform Module):可信平台模組,用於單一設備
- Record-level encryption:紀錄級加密,針對資料庫個別欄位
- Journaling:日誌記錄,先寫入臨時日誌再寫入資料庫
網路安全
IPsec(網際協定安全)
在網路層運作,提供機密性、封包完整性與來源驗證
- ESP(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):提供加密與完整性
- AH(Authentication Header):提供完整性與來源驗證但不加密
- IKE(Internet Key Exchange):鍵協商
- Transport mode:只保護封包 payload
- Tunnel mode:封裝整個封包,適合站對站 VPN
NAC(網路存取控制)
裝置連接到網路時的身份驗證與授權程序
- 802.1X:基於端口的認證
- RADIUS:遠端驗證撥入使用者服務
- Host posture check:主機健康檢查
- 隔離網段:將不合規設備分流
SASE(安全存取服務邊緣)
次世代 VPN 技術,優化到雲端服務的安全通訊
防火牆與網路防護
- Host-based firewall:主機型防火牆,防範即時通訊惡意連結
- NGFW(Next-Generation Firewall):下一代防火牆
- Screened subnet:隔離公開服務的網路區段
憑證與身份驗證
OCSP Stapling(線上憑證狀態協定裝訂)
伺服器預先查詢憑證狀態,直接傳給客戶端
- 省流量、加快速度
- 避免公司內網流量外洩
- 提升可靠性
多因素驗證(MFA)
- Something you know(你知道的):密碼、PIN
- Something you have(你擁有的):智慧卡、手機、USB 金鑰
- Something you are(你是誰):指紋、虹膜、臉部辨識
- Somewhere you are(你在哪):GPS、IP 位址、Wi-Fi 位置
認證協定
- 802.1X:使用集中式身份驗證伺服器
- EAP(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):可擴充認證協議
- Federation:聯合認證,跨組織使用同一組憑證
- SSO(Single Sign-On):單一登入,一次驗證存取多服務
無線安全
- WPA3:802.11 無線網路加密協定
- PSK(Pre-Shared Key):預共享金鑰,所有人使用相同密碼
- 802.1X:企業級無線認證,每人獨立帳密
威脅與攻擊
常見攻擊類型
- On-path(MITM):中間人攻擊,攔截並篡改通訊
- DNS poisoning:DNS 中毒,修改 DNS 紀錄導向惡意網站
- Phishing campaign:釣魚活動,測試使用者安全習慣
- Smishing:簡訊釣魚,透過簡訊進行社交工程
- Vishing:語音釣魚,透過電話詐騙
- Social engineering:社交工程,透過欺騙獲取資訊
進階攻擊
- Buffer overflow:緩衝區溢位,操控記憶體內容
- SQL injection:SQL 注入,操控資料庫查詢
- Race condition:競爭狀態,多程序執行順序錯誤
- Resource consumption:資源消耗,耗盡系統資源
- DDoS: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
- Supply chain attack:供應鏈攻擊
惡意軟體
- Keylogger:鍵盤側錄器,記錄鍵盤輸入
- Rootkit:隱藏於系統核心的惡意軟體
- Trojan:木馬程式,偽裝成合法軟體
其他威脅
- RFID cloning:複製 RFID 晶片
- Jailbreaking:越獄,替換行動裝置韌體
- Deauthentication:斷線攻擊,將設備從無線網路移除
- Impersonation:冒充攻擊
- Typosquatting:網址錯置攻擊
- Watering hole:水坑攻擊,感染受害者常訪問的網站
漏洞管理
漏洞評估工具
- Vulnerability scanner:識別漏洞但不利用
- Penetration testing:實際嘗試利用漏洞
- SCAP(Security Content Automation Protocol):安全內容自動化協定
偵察類型
- Passive reconnaissance:被動偵察,從公開來源蒐集資訊(OSINT)
- Active reconnaissance:主動偵察,對目標系統進行互動式資料蒐集
- Partially known environment:部分已知環境,知道部分目標資訊
- Known environment:完全已知環境,掌握完整資訊
系統強化
- Server hardening:伺服器強化
- 修改預設配置
- 關閉不必要服務
- 限制權限
- 更新憑證與安全補丁
- Network segmentation:網路分段
事件回應
事件回應流程
- Preparation:準備
- Detection:偵測
- Containment:隔離(使用沙箱分析惡意軟體)
- Eradication:根除(完全清除惡意軟體)
- Recovery:復原(重建系統與服務)
- Lessons learned:事後檢討
相關技術
- Sandbox:沙箱,隔離環境執行不信任程式
- Escalation scripting:升級腳本,自動化回應安全事件
- Chain of custody:證據保管鏈
- Forensics / E-discovery:電子取證
災難復原演練
- Tabletop exercise:桌上演練,討論災難應對流程
- BIA(Business Impact Analysis):業務影響分析
- COOP(Continuity of Operations):營運持續性
存取控制
存取控制模型
- DAC(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):自主存取控制,資源擁有者決定
- Zero Trust:零信任,永不信任、始終驗證
- Policy Enforcement Point (PEP):策略執行點
實體安全控制
- Access control vestibule:出入口管制前室
- Biometric scanner:生物辨識掃描器
- Badge readers:門禁讀卡器
- Security guard:保全人員
- Fencing:圍欄
- Bollards:防撞柱
- Pressure sensors:壓力感測器
- Infrared sensors:紅外線感測器
資料管理
資料角色
- Data owner:資料擁有者,決定資料使用與保護
- Data custodian:資料管理者,負責安全與存取控制
- Data processor:資料處理者,執行資料操作
- Data controller:資料管理者,決定資料處理方式
- Data subject:資料主體,資料所屬的個人或實體
資料分類
- Public:公開
- Restricted:受限
- Private:私人
- Regulated:受規範
資料保護
- Privacy compliance:隱私合規性(GDPR、CCPA)
- Data retention:資料保存
- Data exfiltration:資料外洩
- Open permissions:開放權限
雲端安全
雲端責任
- Responsibility matrix / RACI Matrix:責任矩陣
- IaaS:客戶負責 OS、應用程式、資料
- PaaS:客戶負責應用程式、資料
- SaaS:客戶僅負責資料
混合雲考量
- Network protection mismatches:網路防護不一致
- 認證選項差異
- 使用者權限設定不同
行動裝置管理
MDM(Mobile Device Management)
- 自動鎖定
- 位置追蹤
- 資料分割(Segmentation)
- 集中管理政策
設定強制
- Configuration enforcement:配置強制
- Posture assessment:姿態評估
- Private VLAN:私有虛擬區域網路
- Quarantine:隔離不合規設備
變更管理
變更控制流程
- Change management:變更管理
- Backout plan:回退計畫
- Maintenance window:維護時段
- Testing:測試階段
離職流程
- Offboarding:離職流程
- Account audit:帳號稽核
- 停用系統存取權
- 設備與資產回收
合規與政策
政策類型
- Acceptable use policy:可接受使用政策
- Password policy:密碼政策
- Security policy:安全政策
密碼政策要素
- Password expiration:密碼有效期限
- Account lockout:帳號鎖定
- Password complexity:密碼複雜度
- Password reuse:密碼重複使用限制
- Password managers:密碼管理器
合約與協議
- MOA(Memorandum of Agreement):協議備忘錄
- SLA(Service Level Agreement):服務層級協議
- SOW(Statement of Work):工作說明書
- NDA(Non-Disclosure Agreement):保密協議
- Right-to-audit clause:審計權條款
合規自動化
- Automation:定期自動檢查合規性
- Attestation:確認與認可
- External audit:外部稽核
可靠性指標
系統可靠性
- MTBF(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):平均故障間隔時間
- MTTR(Mean Time To Repair):平均修復時間
- RTO(Recovery Time Objective):復原時間目標
- RPO(Recovery Point Objective):復原點目標
電子郵件安全
郵件驗證
- SPF(Sender Policy Framework):寄件者政策框架
- DKIM:郵件簽章驗證
- DMARC:郵件驗證與處理政策
虛擬化安全
虛擬化風險
- Hypervisor:虛擬機管理程式
- VM 隔離失效風險
- SDN(Software-Defined Networking):軟體定義網路
遠端管理
管理工具
- Jump server:跳板伺服器,集中安全管理入口
- NAC:存取控制與健康檢查
其他重要概念
安全控制類型
- Deterrent:嚇阻性(如登入橫幅)
- Preventive:預防性
- Detective:偵測性
- Corrective:矯正性
- Compensating:補償性
- Directive:指導性
控制分類
- Operational:操作性控制,由人員執行
- Managerial:管理性控制,政策與策略
- Physical:實體控制,保護建築與設備
- Technical:技術控制,系統自動執行
其他術語
- Due care:內部防護措施與責任
- Due diligence:第三方審核與評估
- Enumeration:枚舉,詳細列出裝置零件
- Sanitization:資料清理
- Decommissioning:退役
- Benchmarks:安全設定基準
- Honeypot:蜜罐,無密碼訪客帳號於 screened subnet
- Blockchain:區塊鏈,不可竄改的分散式帳本
- Secure enclave:安全區域,硬體級保護
風險處理策略
- Mitigate:減輕,降低威脅程度
- Accept:接受
- Transfer:轉移
- Avoid:避免
關鍵服務考量
- System availability:系統可用性(最重要)
- Integration costs:整合成本
- Patch availability:修補程式可用性
- Power usage:電力使用量
威脅行為者
- Hacktivists:駭客行動主義者(政治訊息攻擊)
- Nation-state actors:國家級攻擊者
- Organized crime:組織犯罪
- Script kiddies:腳本小子
- Insider threats:內部威脅
錯誤類型
- False positive:假陽性,誤報
- False negative:假陰性,漏報
- True positive:真陽性
- True negative:真陰性